【健康大讲堂】注意!这种传染病即将进入高发期,如何预防?一文读懂!
春风到,万物生,一些疾病也随之而来,尤其是现如今,春季传染病高发期,一种以发热、出疹为主要症状的儿童常见传染病——手足口病也成为很多家长所关心的重点。
01
什么是手足口病


手足口病是由多种肠道病毒引起的5岁及以下儿童常见急性传染性疾病。全年均可发病,4-7月为春夏季高峰,9-11月为秋季高峰。主要致病血清型包括柯萨奇病毒A组4~7、9、10、16型(CVA4~7、9、10、16)和B组1~3、5型(CVB1~3、5),埃可病毒的部分血清型和肠道病毒71型(EV-A71)等。既往以EV-A71和 CVA16为主,目前CVA6已成为继CVA16、EV-A71之后的又一个主要常见病原。感染CVA6与感染传统病毒引起的手足口病皮疹表现不同,部分患者皮损累及范围较大。EV-A71仍是引起手足病重症和死亡的主要病原。

02
手足口病的传播方式


手足口病是由多种肠道病毒引起的传染病。主要通过粪-口途径传播、呼吸道传播,除此还可通过接触病人或通过被病人的排泄物、分泌物及疱疹液污染的手、日常用具、衣物等密切接触传播。


03
手足口病有什么表现



(1)发热,可持续4-5天;
(2)口腔疱疹、溃疡,不愿意进食或流口水;
(3)手心或脚心有疱疹,米粒大,疹子一般相对独立,不连接成片,疱疹里基本没有液体,或有少量液体。
与水痘和麻疹的皮疹不一样。水痘的疱疹里液体较多,水泡容易破溃。而麻疹则通常表现为全身充血性的红色斑丘疹。
(4)伴有咳嗽、流鼻涕的症状。
一般症状较轻,多数患儿一周左右就可以自愈。

这3种是重症表现
病情进展极为迅速


1.
宝宝持续高热,体温38.5℃超过3天。
2.
神经系统异常,出现嗜睡、头痛、呕吐、抽搐等表现。
3.
出现心衰前兆,心率增快、四肢发凉、出冷汗。
如果孩子出现以上症状,家长们应及时带患儿就医。

04
如何预防手足口病


目前唯一用于预防手足口病的疫苗为EV-71灭活疫苗,该疫苗可预防EV-71导致的手足口病,有效防止重症和死亡的发生,推荐6月龄~5岁儿童尽早接种。
但请注意,接种疫苗后并非万事大吉。可引发手足口病的病毒类型高达20余种,所以在积极接种疫苗的同时,还需注意保持家庭以及周围环境的卫生,培养幼儿讲究个人卫生的好习惯等。
在手足口病流行期间,不要带孩子去人群密集、空气流通差的公共场所,更要避免接触患病的儿童。流行季节还应留心观察儿童的手、足、口、臀部等是否出现皮疹症状。在生活上,要养成良好的生活规律,注重补充营养,适当进行体育锻炼,增强体质。


家长最关心的手足口病知识问答

问题1:我娃去年得过手足口病了,为什么今年又中招了?

答:会有十几种病毒导致手足口病,而且每种之间不能相互免疫。根据流行病学统计,每年流行的肠道病毒种类都不一定相同。因此去年中招了,今年还是有可能中招的,甚至一年之间多次得手足口病的患儿也是大有存在。
问题2:接种EV71疫苗,还会得手足口病吗?

问题3:得了手足口病要隔离多久?

答:由于“患儿疱疹液中的病毒含量大,破溃时病毒即溢出,咽部分泌物的排毒时间可持续1~2周”,所以隔离时间要等到口、手、足、臀溃疡及水疱结痂后才能结束。因此手足口病的隔离期为感染后14天结束。
通常潜伏期2-7天,所以一般隔离10天左右,可以带宝宝到没有小朋友的地方进行户外活动,既能满足宝宝玩耍的需求,又能避免把病毒传染给别的孩子。
问题4:疱疹性咽峡炎跟手足口病一样吗?
答:这两个疾病还是有很多的相同点的,比如疱疹性咽峡炎也是由柯萨奇A组病毒、埃克病毒等肠道病毒感染所致,都会累及口腔咽峡部。
但是与手足口病不同点在于,疱疹性咽峡炎并没有手、足、臀的疱疹,症状较轻,恢复也比手足口病要来得快。
来源:首都疫苗与免疫